为展示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进一步提升药物临床试验的透明度,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基于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的临床试验数据,编制了《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通过报告可以发现,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
01
药物临床试验登记总体概况
1
登记总量变化
2024 年中国药物临床试验年度登记总量为 4900 项(以CTR 计,下同),与 2023 年相比增长了 13.9%(4900 vs. 4300)。其中,以受理号登记的新药临床试验共 2539 项(51.8%,2539/4900 ), BE 备 案 号 登 记 临 床 试 验 共 2361 项(48.2%,2361/4900)。
2
药物占比变化
按药物类型中药、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统计,2024 年中国药物临床试验以化学药品为主,占比为 76.9%;其次为生物制品,为 21.1%;中药占比为 2.0%。对比分析近年来数据,各类药物临床试验数量占比情况类似。
02
细胞和基因治疗品种及其临床试验
2024 年细胞和基因治疗类药物新增首次登记临床试验115 项(以 CTR 计),较 2023 年增加了 42.0%(115 vs. 81)。
上述 115 项试验共涉及 100 个品种(以药品名称计),其中细胞治疗类 62 个品种,基因治疗类 38 个品种,适应症以抗肿瘤为主(50 项,43.5%)。
其中,新增首次登记占比较高的临床试验分析为干细胞类临床试验分析,数量29项。
1、从临床试验数量分析
细胞治疗类 62 个品种共登记临床试验 75 项,占比为 65.2%(75/115),以干细胞29项(25.2%)、CAR-T类 27 项(23.5%)、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类 6 项(5.2%)为主。
基因治疗类 38 个品种共登记临床试验 40 项,占比为 34.8%(40/115),以溶瘤病毒类 8 项(7.0%)和基因编辑为主。
干细胞临床试验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21 项(72.4%)、造血干细胞 5 项(17.2%)、多功能分化干细胞 1 项(3.4%)、其他来源干细胞 2 项(6.9%)。
2、从试验分期分析
细胞和基因治疗类药物临床试验以Ⅰ期临床试验为主,共登记 65 项,占比为 56.5%(65/115);Ⅱ期试验 11 项,占比为 9.6%;Ⅲ期临床试验 6 项,占比仅为5.2%;其他试验 33 项,占比为 28.7%。
干细胞Ⅰ期临床试验 15 项(51.7%)、Ⅱ期临床试验 3 项(10.3%)、Ⅲ期临床试验 2 项(6.9%)、其他类型试验 9 项(31.0%)。
3、从适应症分类分析
细胞治疗类 75 项临床试验抗肿瘤为 38 项,占比 50.7%,其次为血液系统疾病 9 项(12.0%)。基因治疗类 40 项临床试验抗肿瘤为 12 项,占比 30.0%,其次为皮肤及五官科 9 项,占比 22.5%,神经系统疾病 8 项,占比 20.0%。
干细胞类临床试验均为非肿瘤适应症,占比较高的依次为血液系统疾病 7 项(24.1%)、消化系统疾病 6 项(20.7%)、呼吸系统疾病 5 项(17.2%)。
03
总结
报告总结
细胞与基因治疗类临床试验增速(4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13.9%)。
细胞治疗以干细胞和CAR-T为主,基因治疗以溶瘤病毒和基因编辑为主。间充质干细胞成为最热门的细胞类型。
干细胞疗法全部针对非肿瘤疾病;基因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和皮肤科应用增多。
临床阶段以早期为主,多数项目仍处于技术验证阶段。基因治疗产业化成熟度低于细胞治疗。
方向和机遇
加速产业化:CAR-T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和降价策略来进行成本优化。AAV载体生产仍是瓶颈,南沙等地区CDMO政策(如保税生产)可助力。
适应症拓展:干细胞重点布局退行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基因编辑CRISPR技术在遗传病的临床试验需加快Ⅲ期推进。
政策支持:南沙地区依托港澳药械通,推动跨境临床试验;针对罕见病(如血友病基因治疗)可以利用加速审批通道。
3
挑战
目前面临以下问题:临床转化效率低(仅5.2%);儿童罕见病试验不足(CGT针对儿童仅3项);监管与支付体系还需完善等。
04
展望
通过整合技术、政策与资本,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有望在未来3-5年迎来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式发展。
参 观 预 登 记
参观登记请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信息!
我 要 参 展
报名参展请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信息!
组委会联络处
广州创迈展览策划有限公司
参展咨询:13527666116
邮箱:gzcmzl@163.com